成都同性恋组织联合抗艾滋 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日前有专家呼吁:社会应正视同性恋人群的存在,向其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这也是
我们要再次走近成都“同志”社区的原因所在,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面临的困难……我们希望这支已经冲在抗击艾滋“前沿阵地”的“抗艾先锋队”,队伍更壮大,力量更勇猛;还希望他们创出的成功模式能为更多地区借鉴。人类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艾滋病威胁,我们需要合作、参与、思考、行动。正如贴在“成都同志关爱小组”办公室墙上的那句话:与艾滋病作斗争——我们在行动!
现状篇 一支初具战斗力的“抗艾先锋队”
“哎哟,有点痛!不过还好,一针见血!呵呵……”昨晚8时,位于华兴街变奏酒廊隔壁的“成都同志关爱小组”办公室内,笑声闹声一片,十多个中青年男子正在轮流按照编号接受抽血。他们全都是同性恋者,正在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这是自2002年“成都同志关爱小组”正式组建并在成都同性恋群体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以来,面向同性恋人群进行的第三次VCT了。前两次,已有三名“成都同志”被确认HIV(+)。
“成都同志关爱小组”是一支多数由男性同性恋志愿者组成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的“抗艾先锋队”。他们曾经受第十五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第七届亚太地区艾滋病大会的邀请,赴泰国曼谷、日本神户等地参会,与会代表还以男同性恋志愿者身份主持相应论坛。
“成都同志关爱小组”组长名叫王晓冬,他是如此评价“关爱小组”最令他们感到自豪的“亮点”——在直面艾滋病挑战的战斗中,“成都同志”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凝聚力的社区,加强了自我认同,更多同性恋者开始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对于异性恋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群让大家感到“不可理喻”、甚至“行为奇怪”的男人吧?昨日主动前来接受抽血检测的十几位男子,年龄从18岁到45岁。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男性,大多外观普通,除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穿着显得有些怪异,其他人走在大街上不会让人有任何异样的感觉。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从事着各种职业。与不久前本报报道的“想变性的帅哥”不一样,他们认同自己的性别,绝对不想做变性手术。但是,他们的“性取向”是男性,女性对他们来说,可以是好朋友,但无法产生“爱情”。
这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人群,某报报栏前、某浴池内,包括这家“变奏酒廊”长期以来都是成都男同性恋人群经常聚集的地方。但是,这也是一个长期被大家视而不见或遗忘的角落。“只要采访我们,都与艾滋病有关!我们不希望再强化人们心目中的这个印象:同性恋就等于艾滋病。”见到已经追踪采访成都同性恋群体近三年的记者,有人嘟囔起来。
“成都同志关爱小组”组长王晓冬赶来帮记者“解围”。“艾滋病防治只是我们这个关爱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全部。但是,请记者如实报道我们积极投入艾滋病防治所做的工作,也能让普通大众从中看到同性恋人群的真实存在,认同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妖魔’,只是普通人。除了有七情六欲,同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曾经的迷茫自责
王晓冬今年34岁。他毕业于某商学院食品工程专业。“每一个同性恋者都经历过非常痛苦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过程,想‘改正’、想‘治病’……读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只对男性有‘性趣’,会产生激情。为此我非常迷茫和自责,为了能‘改邪归正’,曾经交往了一个非常好的女朋友。”
就在大学毕业后开始与女友谈婚论嫁之际,王晓冬选择了悄然离去。“她是个好人,我不能为了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毁了她一生的幸福。”王晓冬说。
与王晓冬有类似经历的同性恋者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迫于社会、家庭的压力,最后选择了和异性结婚、生小孩。从2002年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成都同志关爱小组热线咨询电话”曾经接到过无数个绝望妻子的电话:“我的丈夫竟然是同性恋,我该怎么办……”或者是同样绝望的丈夫的电话:“我实在不能再‘假装’下去了,太痛苦了,该怎么办……”
王晓冬及关爱小组成员小杨、小军等对记者说:“按照权威机构公布的人群中客观存在的同性恋比例推算,成都市的男同性恋者总数超过10万人。其中尤其年龄偏大一点的,几乎都已结婚生子。但是我们不应该指责他们,毕竟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性的满足必须依附在‘活着’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想象,轻易暴露出自己‘爱男人’,在我们现有的环境中,完全可能因之失去正常的工作以及平静的生活。而且说出这句话来,对父母的打击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我们曾经做过许多问卷调查,对同性恋者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排序依次为:爱人、父母、孩子、工作……而‘性’的重要性,仅排列在第十位。”
“躲在阴暗角落”里的生活
在成都同性恋人群比较集中的变奏酒廊,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迎来数十位“同志”的光临,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地来的同性恋者。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好奇的“圈外人”,他们(她们)的出现,一般不会引起“同志”的反感。但摄影记者的出现是个例外,为避免不慎遭“暴露”,他们会躲进灯光更昏暗、更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如同他们自嘲的“柜中人”。
王晓冬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同性恋现象是属于少数人的正常现象,它与异性恋者的区别就类似于“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区别。但是由于普通大众很少关注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且多数人轻易将之“妖魔化”,使他们不得不选择这种“躲在阴暗角落”的生活。
艾滋病之所以会“青睐”男同性恋群体,与他们的这种隐蔽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排遣本能的性需求,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侣往往难以固定。“多性伴”加上“无保护”(即不正确使用安全套),就成为艾滋病病毒肆虐的“最好理由”。正因如此,在医学界正式命名艾滋病前,一度给这种疾病命名为“男同性恋癌症”。但是有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由于同性恋者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超过1/3有过强烈自杀念头……如果这是一个本身处于颓废状态的群体,怎样激发他们主动去应对HIV这个小小的、威力无比的病毒?
抗“艾”让我们有机会走进阳光
王晓冬回忆说,2002年初,防艾专家王曙光教授等专业人士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说希望在成都同性恋人群中开展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一些调查。
对于被列为“艾滋病高危人群”接受调查,是否会“有伤自尊”的问题,王晓冬回答:“我只记得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主流社会终于开始正视、关心我们的存在了。当时真的是心存感激。就冲着这一点,不论是艾滋病,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一定会配合。毕竟这是让普通人群看到我们真实人生的难得机会啊。”随后在中英项目支持下,“成都同志关爱小组”正式成立。
王晓冬以前和“爱人同志”李锦生一道经营变奏酒廊,可称为“商人”。自从在“防艾专家”的鼓励下,以男同性恋志愿者身份加入到“防艾战斗”中,他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每天都可能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还要考虑制定工作计划,发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培训他们开展同伴教育,了解各个人群活动状况安全套和润滑剂的发放及使用情况,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正在受艾滋病威胁的男同性恋者,直面艾滋病,主动选择“安全性行为”……
不知不觉中,努力工作开始显现成效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们。他们创出了一种模式,被中英项目评价艾滋病防治最佳实践,全国CDC典型经验交流会惟一经验介绍,同伴教育热线咨询、已经接近一万人。安全套使用率从2002年12月的3.3%到2004年12月已超过63%。
男性同性恋人群之所以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多性伴及无保护的性行为。现有的各种干预活动主要涉足的是“安全性行为”,以“成都同志关爱小组”为例,他们用3年多的时间,让近万名男性同性恋者接受了“安全性行为”。但是他们更希望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和异性恋一样提倡“固定性伴侣”“忠诚忠贞”,这是否会成为男性同性恋人群防艾的“法宝”?可是这不仅仅需要更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还需要更有力度的支持。让同性恋者享有“恋爱自由”和通过立法承认“同性婚姻”,是国内知名学者张北川、李银河早在2000年、2001年就已公开正式呼吁过多次的,张北川教授还提出以此方式来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同性爱人群艾滋病干预的道路。
>> 点击查看同性恋更多信息
关于 同性恋  的资讯
- 我眼中的同性恋2016/10/12
- 里约准备那么多套是因为奥运同性恋太多2016/08/18
- 北京男同性恋者举办变装聚会引媒体关注2015/05/25
- 台湾一审通过同性婚姻法案,同性可结婚2014/12/22
- 日本京都古老禅寺率先提供同性婚姻服务2014/12/11
- 香港同性恋大游行希望就性倾向歧视立法2014/11/12
- 硅谷同性恋文化探秘:不只有男同,性取向更多样2014/11/05
- 台湾大规模同性恋狂欢,政要呼吁应予尊重2014/10/29
- 被默许的同性恋讲座2014/03/31
- 创始人自述:国外同性恋网站Fab转型电商之败2014/01/09
成人用品供应信息推荐
- 3头阳具新肛门塞男同性恋肛门按摩女同性恋游东莞市倍乐情玩具有限公司
- 双头龙震动棒拉拉百合女同性恋欧蕾丝边les穿深圳市斯汉德科技有限公司
- 勃金LES女同性恋外用喷剂成人夫妻情趣用品深圳市爱爱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