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崭新的性健康教育模式
艾滋病自1981年6月首次被确认以来,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尽管各国专家、学者一直在致力于对艾滋病病毒(HIV)、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迄今为止,既没有能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问世,也没有疗效显著药物的出现。艾滋病依然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每天夺取数以千计的生命。我国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0000,死亡6人。由于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发病早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以及人们文化观念的影响,极少有人主动去卫生部门检查。另一方面,我国对艾滋病疫情监测的力量有限,目前报告的HIV感染人数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目前HIV感染的实际人数已经超过60万,如果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能力得不到明显加强,HIV感染人数很快会突破100万。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而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是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正处于性活跃期青壮年人容易成为主要的受害者。据统计,全球50%的HIV感染者是15-24岁的年轻人,我国20-29岁的青年占全部感染者的56.9%。艾滋病作为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给家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都把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点放在预防方面,并把青少年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点人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1997、1998、1999连续三年把关注青少年作为世界艾滋病日(每年12月1日)的主题。
许多国家针对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在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普遍提早,而有关性的信息随处可见的情况下,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行为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增加安全性行为,预防少女怀孕、性病和艾滋病。然而,如何使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自觉地获取信息,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行为,其关键在于是否有适合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方法。为此,自1997年北京医科大学在借鉴澳大利亚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的基础上,开始了探索和尝试,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性观念,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能宣传、带动全社会的年轻人,形成维护健康,关爱生命,不歧视HIV感染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伴教育”的背景
在基线资料收集中,共对包括理(623人)、工(596人)、文(599人)、医(646人)四类8所大学一年级的246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98人(56.7%),女生1066人(43.3%);年龄在16-25岁之间,平均年龄18.77岁;上大学之前的居住地16.9%为农村,29.8%为乡镇,53.2%为城市;学生每月的消费水平300元以下的占33.6%,300-500元的占57.1%,500元以上的占9.4%。
调查结果显示:总的手淫行为发生率为44.8%(男生为64.9%,女生为22.3%),性行为发生率在3%左右,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有过边缘性行为(包括拥抱、接吻、爱抚)。只有近9.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肯定不会发生性行为,14.5%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或可能在上大学期间发生性行为,其余76.4%的学生表示不能肯定。此外,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90年代初有了明显变化,持“无所谓”态度的占三分之一,有半数左右的学生不赞成婚前性行为。既往研究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性行为的发生率、对婚前性行为的赞同态度都呈增加趋势。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的生殖避孕、性病/艾滋病知识比较缺乏,只有14.2%的人知道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哪些天最容易怀孕,55.8%的学生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由此可见,使初进大学校门的青年人了解生殖、避孕、婚前性行为危害、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也希望能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使他们能做出理智的选择:避免婚前性行为。而一旦发生了性行为,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意外怀孕、感染性病、HIV等不良后果。
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排序依次为报刊(85.7%)、电视(48.5%)、同学朋友(41.1%)、广播(37.5%);希望今后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排序为报刊(79.4%)、电视(63.7%)、广播(52.1%)、老师(41.0%)。有47.5%的学生认为开展系统的艾滋病/性病教育非常有必要,另46.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只有6.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大学生对安全性行为教育的需求情况与此类似,认为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分别占43.4%和48.6%,认为无所谓和不必要的只占8.0%。大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全方位的,63.4%的学生想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知识,67.2%的学生想了解性心理,52.3%的学生对性道德感兴趣,63.8%的学生想知道安全性行为方面的知识,63.0%的学生希望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知识。大学生提到的性教育信息理想来源依次为专家(50%)、自学(35.5%)、同学朋友(24.9%)、老师(18.0%)和家长(12.5%)。
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和个别访谈还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生理卫生,了解一些关于生殖器生理结构、功能,但学时很少,内容也非常浅;关于艾滋病信息,都在媒体上听说过,但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关于性病知识,主要来自于小说、杂志,还有街头巷尾的治疗性病广告。讨论和访谈中,学生们还提到大学低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渴望了解生殖知识,希望能打破性神秘,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理解,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谈及正在策划的同伴教育,很多同学都很兴奋,他们认为同伴教育者和其他大学生思想比较接近,容易沟通,加上活泼的形式,完全可以被大学生接纳。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六个方面的内容被列入性病/艾滋病/安全性行为教育:(1)艾滋病预防;(2)性病预防;(3)自我保护;(4)自尊、自信;(5)生殖与避孕;(6)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同伴教育”的实施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指的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同伴们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交流信息与技能,唤起其他同伴的共鸣。同伴教育可以发生在学校、工厂、社区等,而且在同伴教育过程中,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根据传播学理论:同伴教育具有较强的文化适宜性,同伴们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信息传出者和接受者更平等,更有共同语言;具有良好的投入/产出比。
同伴教育者由医科大学三年级各专业学生担任,其程序是:公开征募——自愿报名——初筛——面试——择优录取——培训——择优上岗。经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2人一组,担任一个班的同伴教育。对于每一部分教育内容中,同伴教育指导者(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师)和同伴教育者共同商讨、设计了许多直观、有趣、极具参与性的游戏,还融入了讨论、竞赛、演示等活动。例如,通过做游戏使同学们了解HIV的特点,如何侵害肌体;通过木偶表演和随后的讨论,帮助同学们分析如何升华感情,避免冲动,防止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后果;通过“去突取薪”的寓言故事,提醒大家防患于未然的道理;通过对安全套的认识、示范使用等,帮助大学生了解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同伴教育”的效果评价
经过六个单元的教育活动,大学生们的艾滋病、性病、生殖避孕知识明显增加,由教育前平均了解40个知识点增加到平均了解53个知识点,其中有关艾滋病的特点、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性传播疾病的特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等知识增加犹为明显;他们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加正向;在行为和行为意向方面,同学们更倾向于不发生婚前性行为和一旦发生性行为,则正确地使用安全套。在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态度及行为意向方面,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对他们的宽容、关爱、不歧视。此外,学生们对于同伴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称赞,51.1%的学生把同学/同伴列为他们认可的性健康信息传播来源,仅居对专家的认可之后(57.7%)列第二位。
在定性(这里仍然用专题小组讨论和个别深入访谈)评价同伴教育效果时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正视艾滋病问题、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比较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首先,同学们对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教育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部分被访问的学生反映,“以前总觉得艾滋病是外国人的病,离我们很远,当知道了艾滋病在亚洲、中国的流行情况后,才觉得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发生在非洲的悲剧在中国重演,再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对于教育内容,定性评估的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同学们说,这次教育活动“帮助我们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错误的信息科学化了”。自我保护是同学们最关注的内容,也是同学们反映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他们既提高了对艾滋病/性病的警觉,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有不会再“谈艾色变”。同学们谈到,过集体生活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利于健康的一些行为,如共用剔须刀、牙刷、浴巾等,以后应该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也有同学反映,“以前只听说过这些病,特别害怕,所以在公共场所特别紧张,坐公共汽车还要垫张报纸,现在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就不再紧张了”。
其次,关于避免婚前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也是同学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前较少考虑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现在开始审视这些问题;有同学说,“大学生需要有自控能力,想想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后果,应该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但面对当今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大多数同学认为一味地“说教”已经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应该把避孕、安全性行为的内容也讲给大学生,在提倡婚前禁欲,婚后忠贞的同时,防患于未然也是必要的。有个别同学担心告诉大家如何使用安全套,会不会有人产生“试一试”的想法?但更多的同学认为,即使什么都不说,就没有人尝试性行为了吗?人与人不同,有的人你不教如何使用安全套,他也会发生性行为,对这些人,教了安全套使用,可以减少发生怀孕、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对那些原本不会性行为的人,教了不过是增加知识,当然也有利于自我保护。还有一位同学形象地比喻,“我们教小孩子划火柴,不等于让他放火,我们教小孩子使用刀,并不等于让他杀人”。由此,当代大学生对事物理性的分析可见一斑。
谈到同伴教育这样的方法,同学们纷纷称赞,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新颖、活泼、有吸引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讨论中学习了知识、道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有的同学坦诚地说,“本来是带着书打算背单词的,但很快就被生动的学习活动吸引过去了”。热心的同学们还对如何使同伴教育更成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同时,在多所大学,有不少同学表示希望接受培训后成为同伴教育的志愿者。
关于 性教育  的资讯
- 虎妈开情趣用品店 希望普及健康性教育2021/01/15
- 让尴尬的性教育横生妙趣,印度视频成网红2019/06/24
- 青杏王骁双:青杏要完成性教育内容商向品牌商的跃迁2018/08/26
- 余春老师把性教育课堂开进情趣用品店2018/07/17
- 2018 全球自愉报告(四):中国人接受性教育的可能性全球最低2018/06/15
- 转变?武汉某高校性教育课5秒钟被抢光2017/09/29
- 郭敬明性侵男作家?网友们的关注点却是…2017/08/25
- 青少年公益安全套将用收入8%资助性教育2017/08/21
- 家长们嫌性教育太早,别人不嫌你孩子小2017/08/17
- 女孩测评情趣用品被赞有助于中国性教育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