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化博物馆
性文化展是否能向未成年人开放,最近成为沪上热点话题。位于上海外滩观光隧道的主办方希望将这个展览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启蒙基地。然而,主办方的一厢情愿却遭到学校和家长的否决。
那么,性文化展应不应该向中小学生开放?如果开放,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青少年?学校和社会到底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什么样的性教育?
性文化博物馆
愿向青少年开放
遭学校冷水
国内首个以“性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一年前落户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其中展出的400余件展品主要来自我国著名的性文化学者刘达临教授。展览涵盖从原始部落时代以来各个朝代关于性文化的历史文物,共分成10个部分,包括“原始社会性崇拜”、“性和文艺”、“婚姻与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性”等。
性文化展的主题是“性是自然的、健康的、科学的”。性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胡宏霞博士说,长久以来,国人都谈“性”色变,认为性是绝对禁忌的。其实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滋养出悠久的“性文化”。“性并不神秘,‘食色性也’,性使人类得以繁衍延续。开办这个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性的偏见、无知和愚昧,挖掘被人遗忘忽视的中国‘性文化史’,还‘性文化’以本来面目。”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压力,主办方从未公开表示接受青少年参观,在门口和门票上也赫然标出“未成年人在父母或教师带领下,方可入内”的醒目提示。但是目前,在该展览展品持有者刘达临教授的呼吁下,隧道营运方面有意向青少年开放展览,并打算实行票价减半,希望吸引青少年参观。
刘达临认为,性不是肮脏的,下流的,性文化的展示可以推动社会学、教育学的发展。“目前,博物馆拥有较为丰富的展品资源,也有性教育方面的专家,可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自然的性教育,打破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性博物馆完全可以作为青少年性教育基地。”
然而,展方的一厢情愿却遭学校方面的一盆冷水。3月初,上海大同中学58位老师在校长和德育室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性文化博物馆参观,以考察性展览是否可以向在校学生开放,作为学校性教育的一部分。但参观结束后,大部分老师却以“展品过于直露”为理由,对“性展览向未成年人开放”投了否决票。
未成年人参观适得其反?
上海大同中学德育室主任张根兴认为,展区内介绍“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等文字展板适合青少年观看,但多数展品介绍“性技巧”,与学校开展的性道德、性心理教育有出入。“涉及性技巧、性娱乐等的展品不适合青少年,并且未成年人未必需要深入了解性历史,学生了解太多,未必把持得住。”
大同中学高二年级某班班主任马小渊在观看过程中,面对部分展品不断皱眉。她指着几件展品,直呼这样的展览不能让中小学生去看。“未成年人正处在躁动期,参观这样的展览一旦引导不好容易适得其反。”马小渊认为,这样的展览更适合让大学生参观。“中小学生还没有思想基础,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如果事先不做好引导工作,似懂非懂就来看这些,不妥当。”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大二学生小蔡随母亲一起来到性文化展览场地参观。她认为性文化展览是在一种探讨和研究的视域里展开,并无哗众取宠之嫌。但她同时也表示,这样的展览适合大学生年龄层,“如果我中学的时候来看这个展览,可能不知所云,根本看不懂怎么回事。”小蔡说。
面对来自学校的质疑和反对,博物馆展方却认为学校担忧过度,并没有真正领会性文化展的初衷和目的。
胡宏霞博士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发育阶段,特别是青少年正处在从孩童向成年人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两性特征日益凸现,性心理在萌动,会自我探究关于性方面的知识。
“现在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性知识、性内容的途径非常多,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有调查显示,40%-50%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观看到这类图片。其中网络上大部分还是不健康、不自然、不科学的性内容。如果对青少年不加以引导的话,这些孩子们将会产生不正确的性观念和性知识,对他们的成长不利。”胡宏霞说。
“与其把‘性’放在箱子里盖上盖子,不让人看见,不如开诚布公,帮助学生直面‘性’、正视‘性’,给青少年一个健康、自然、科学的性观念。”刘达临说。
展方表示,尽管现在压力重重,但他们相信,随着人们观念逐步转变,今后还是会向青少年开放。“当然,如果向青少年开放,展品会重新布置,一部分过于直白的展品会被抽掉,换上另一部分展品。即使向未成年人开放,也仅仅是暑假等特定的时期。”胡宏霞透露,“而且针对学生的性教育形式也不局限于只是参观,还将包括向学生赠送卡片,专门给他们讲课、将研究成果制作成VCD等形式。”
应为青少年
提供啥样性教育?
刘达临教授认为,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最多接触的,青少年的性教育也多来自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然而三方提供给青少年的性教育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失语”,有的支离破碎,有的畸形歪曲。
家长应是给孩子讲授性知识的首属群体。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等5地对家长和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生活中遇到有关“性”问题时,87%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然而,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家长小时候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更不用说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性知识。甚至有些家长怀着侥幸心理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完成‘从少年到成人’的跨越。”刘达临说。
近年来,由于家长疏于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常见诸报端。除了家庭,学校应该也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校的性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如今中小学的生理课只是副课,老师也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尽管生理课本已经浅显、模糊,但碍于面子老师们大多不会放开来授业解惑。“一些保守的老师谈‘性’色变,无法接受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怕惹出是非。”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说。
“我们认识不少讲生理卫生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对‘性’也讳莫如深。有一个讲生理卫生的老师从来没有跟学生提起‘性交’二字,甚至在大学教授妇产科的老师,也从来没有跟他的学生讲过‘安全套’三个字,一个不知道‘性’为何物的学生,如何动刀做妇科手术?”胡宏霞说。
社会是青少年性知识来源的另一渠道。但社会为青少年提供的咨询渠道却备受冷落,被迫关闭。去年11月,因为每两天只有一位咨询者,上海首个针对青少年的青少年性生理咨询门诊停止营业。而另一方面,网络上黄毒泛滥、屡禁不止却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
如何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正确的性教育?国外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值得借鉴。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年即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1957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将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后来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他们的教育有三个特点很突出:非常实用;从幼儿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不断下降。
“性教育不是哪一方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性教育应该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一直持续到一个人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性教育不仅应是性生理教育,更应该是性文化、性观念、性道德的教育。性是上苍赋予每个人的美好权利,它应是健康的、自然的、科学的,每个人都应该体会到性的快乐,而不是曲解、掩盖、忽视‘性’,对性的认识,也是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刘达临教授说。
关于 性文化  的资讯
- 2020广州性文化节图片报道:展会模特2020/11/03
- 2020广州性文化节图片报道:实体娃娃(下)2020/11/03
- 2020广州性文化节图片报道:实体娃娃(上)2020/11/03
- 2020广州性文化节图片报道:展会现场2020/11/03
- 2020广州性文化节:10月30日现场图片2020/10/30
- 广州性文化节展位图发布,普通观众现在登记购票可享9折优惠2020/10/19
- 2020第二十二届全国(广州)性文化博览会招商进行中2020/08/07
- 2019广州性文化节精彩集锦2019/11/13
- 成人展好看吗?美女记者带你逛逛广州性文化节2019/11/13
- 2019广州性文化节活动众多,精彩纷呈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