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不差钱"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忙于推行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财政都囊中羞涩,经济刺激计划难以落实。但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对内对外为何如此从容和自信呢?
第一、“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及时雨”
大家知道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中国股票、房地产两个市场双双暴涨,虽然有炒作的泡沫成分,但是流动性过剩才是公认的根本原因。经济过热已经出现,基础产品开始涨价,通货膨胀隐约可见。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财政和金融双紧的政策,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利率,但收效依然不大。这时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不绝于耳,中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并没有几个大的金融机构就此倒下,仅仅是上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课。但是新闻传媒的报道却产生了意外的神奇作用——人们担心金融危机的到来,开始从狂热中冷静下来——“金融危机”的寒风泯灭了就要到来的“通货膨胀”热浪。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危机对中国颇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
第二,“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危机”
心猿意马固执地认为,中国目前金融机构安然无恙、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金融秩序井然有序,“金融危机”纯属扯蛋。
经济危机的阴影倒是来的实实在在。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美欧市场的消费能力严重下降,东南沿海的出口型企业受到空前的冲击,如果中国经济存在缺陷,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将迅速传导、蔓延,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第三,国富民强“不差钱”
这星期全国各地跑了一圈,看到的是基建项目纷纷上马,看到的是交通依然拥挤、市场依然繁荣,我跟朋友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这样子象是经济危机吗?”
事实上,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是严重的,但改革开放30年,政府和民间都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实实在在的财富,中国“不差钱”,中国有能力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第四,金融政策过犹不及
自美国金融危机蔓延以来,中国实施了财政、金融双松的政策,各种财政政策接踵而来,利率迅速调整为历史低点。这当然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正确措施。但是中国人将中庸,什么事都有个“度”,药吃过了度,便密就治成了腹泻。目前,中央银行拆借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已经出现倒挂,流动性过剩卷土重来,再次降低利率必须谨慎!
关于 不差钱  的资讯
- 潘绥铭撰文:情趣用品:不差钱,缺文化2016/01/27